太極拳習練者無不渴望學有所成,練有所果。
但有不少太極拳朋友苦未少吃,汗未少流,師沒少投,忙碌奔波數年、數十年甚至終生,卻是兩手空空一無所成。究其因,無志乎?否!非恒乎?否!何以如此?多由學而不專所致。 人的生命有限,而且當今習太極拳者多屬愛好,究竟能有多少時間可投入到練習上可想而知。面對這種情況,倘若再學而不專,如何能有所成?因此,為了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時間,練出點真功夫來,一個有志于探究真諦者,當切實做到“五?!薄?/strong>
心要專,太極拳學習莫喜新厭舊
常言道:心不專則意不靜,意不靜則事難成。喜新厭舊、貪多求快、好高騖遠,自以為是,自作聰明,可謂心不專的突出表現(xiàn),也是習太極拳者易犯的通病。欲求真才實學成大器,就應先克服此病。那就
是:收心斂志,腳踏實地,循序漸進勿急勿燥。無論是拳械還是功理功法,跟定師父。既學之,一招一式均須學得清清楚楚,式式分明;既練之,就要練得規(guī)規(guī)矩矩,扎扎實實。否則,這式也學,那式也練,貪多求快,拖泥帶水,會得再多也沒有用處。教人經不住問,遇事經不住打,如此練到白頭也是枉費時間。
師要專,莫亂投門子
俗話說:“一個師父一個傳授?!痹诮虒W方法上,即使同出一個師門的人,也往往是各不相同。習者若朝秦暮楚,同期受業(yè)于幾個師父,在功法要領上難免無所適從,及至行功走架之時,心不定則意不堅,意不堅則影響功效。當然,莫亂投門子并非讓人從一而終,在較好掌握了某一拳種體系后,為了博采眾長,兼收并蓄,豐富自身武學,另投高人深造,乃常有之,也是必要的,但非到一定程度不宜如此。一個時期最好從師專一,亂跳槽于學者不利。
藝不在多,貴精。內外兼修、十八般武器樣樣精通是根本不可能的。不怕千招會,就怕一招精。樣樣通誤人,一手精成人。一個酷愛武術者,年輕時大都學過不少好東西,但到了精研深習的時候,倘若這也舍不得丟那也舍不得棄,應強化的得不到強化,定會反被其所累。為了突出重點,形成個人專長,練至一定程度就應拿出一種“舍棄”的精神來,從眾多技術中選擇最適合自身條件的,集中精力,深研苦習,其他則不妨統(tǒng)統(tǒng)棄之。習太極拳多年,收獲豐與欠,乃至成與不成,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此。
不少習者,練上幾天不見成果,便懷疑拳種欠佳。也有人偶遇強手落敗,便生出“棄暗投明”之念,均屬于習武志不專的表現(xiàn)。習武求功好比打井,假設挖到二十米見水,有人挖了幾米不見水就換地方,再不見水又換,結果挖來挖去始終不見水,如果把挖這幾處的精力集中于一點,早就成功了。自古以來不知多少人吃過這個虧,但現(xiàn)在走這條老路的仍大有人在。
時要專,莫忽長忽短
古人云,欲速則不達。習太極拳練功心急不行,即使不吃不睡、通宵達旦練上三五個月,也成不了武術家,反倒毀了身體。早年師父常說:習武要有耐性,得功夫如煮牛肉,須用細火方好,火再急,火候不到同樣不熟。如今有了高壓鍋,煮牛肉倒是快了,不到十分鐘即爛,但不中吃,失去了細火慢出的那種味道。故而習武之人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,切莫三天打魚兩天曬網,應定時、按時下苦功,并以此形成個人練功規(guī)律,終生守之。
總之,學而不專為習太極拳大忌,專注一方則為成功之道。見異思遷,見什么想學什么,結果是大雜燴,什么都學不好。一套傳統(tǒng)拳就夠你一輩子研究的了。覺得會了,恰恰證明你沒會。越學越不會,越學越覺得要學的東西多,越學越感興趣,越學越上癮,越學越愿向別人請教,如癡如迷,這才進入學習太極拳的正路。